八八風災募50億 八成投入重建 紅會1200戶永久屋 年底完工


 2010-08-05  中國時報    朱芳瑤、實習記者侯則麟/台北報導、李宗祐/台北報導


 ▲八八水災周年災後重建關懷活動4日開展,展出六個將歷史轉化為影像文字及裝置展的八八歲月百寶箱,災民塭仔阿英到現場解說自身故事的百寶箱內容,與大家分享她的心情。(鄭任南攝)


 八八水災周年災後重建關懷活動4日開展,展出六個將歷史轉化為影像文字及裝置展的八八歲月百寶箱,災民塭仔阿英到現場解說自身故事的百寶箱內容,與大家分享她的心情。(鄭任南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投入八八風災救援與重建工作,收到來自海內外超過七十萬筆捐款,金額達五十億元,是歷年募款最多的一次。紅十字會將興建一千二百戶永久屋,分布在十五個基地,其中,高雄五里埔、嘉義番路鄉及南投名間鄉三處永久屋可望在九月落成,其餘預計年底前完工。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表示,國內有多個民間團體協助蓋永久屋,有些是集中、大量的興建,紅十字會則是擇定十五個興建基地,大多位於受災房屋的所在地或其附近,需經專家認定為安全無虞。


     紅十字會總會賑濟處長陳宗良說,許多永久屋基地位處山區、原鄉,土地取得的困難度高,公共設施、汙水系統、自來水、電信等設備,付之闕如,社區重建可說是「從零開始」。「目前永久屋的興建進度都在掌握之中,預計年底前全數完工」,不少災區重建協會要求紅十字會,「把房子蓋好,不要為趕而趕」。


     紅會對八八風災募得五十億善款,約有八成投入硬體重建,包括三九八戶臨時住宅(組合屋)、一二八戶永久屋及自地重建一一戶等;此外,紅會與國內超過一百個民間組織,成立「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在災區設置生活重建站、規畫在地型服務,繼續陪伴災民。


     紅十字會暨八八聯盟舉行八八水災周年活動。藝文團體「歡喜扮戲團」於災後前往屏東佳冬受創嚴重的塭仔村,以影像、文字紀錄六個走過災難的故事。


     故事之一的主角鄭成英「阿英」,在不少村民還深陷受災驚恐與徬徨時,她和家人已打起精神,重新整頓家園,災後短短兩個月重新開張麵店。


     阿英昨特地北上參加活動,她感謝外界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從來也沒想過會淹那麼高的水,整個村子都淹沒了,村民都相當害怕我是靠著毅力重建家園,很感謝大家的幫忙!」揮別受災的陰霾,阿英展露笑容,也讓大家看見「自助人助」的典範。


     「八八水災周年主題展」及災後重建關懷活動,即日起至八月八日止,地點在台北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農委會昨晚表示,「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至昨日為止,已完成一千六百一十四件,達成率為六六.三五%,農漁業產業的災後重建工作符合進度,部分工作甚至提前辦理,預估到十一月底完工率可達九成以上。


紅十字會50億善款 40億興建永久屋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05 04:11



88風災週年前夕,華山藝文中心展出「林邊鄉88歲月百寶箱」,災民鄭成英(阿英)靠自己的力量整頓家園,將自己的奮鬥歷程化為裝置藝術,呈現在百寶箱中。(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紅十字會總會在八八風災後募得近五十億善款,八成用來興建永久屋。紅十字會表示,十五個基地,一千三百零九戶,預計今年底完工。高雄縣五里埔、嘉義縣番路鄉、南投縣名間鄉三處永久屋,可望在九月完工入住。


一三○九戶 年底完工


賑濟處處長陳宗良指出,紅十字會興建的永久屋,以災民需求為優先考量,「需求多少、蓋多少」,且絕大多數,都是儘可能貼近災民喜歡的居住地點,以在原受災部落的同一個鄉或隔壁鄉為首選,距原居住地約一、兩個小時車程。


陳宗良說,蓋房子很快,日曆天一百六十五天就可蓋好,花最多時間的是與居民溝通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十五個基地蓋的房子都「長」的不一樣,包括顏色、圖騰、外觀,都由不同族群的居民自行決定。


十五處基地總計興建一千三百零九戶,包括一百零一戶是災民自己設計、建造,在自地重建,紅十字會每戶補助一百一十二萬元。小型永久屋聚落,大都是同一家族的人想住在一起而為此量身訂做。


紅十字會災後一週年展,在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展至八月八日。


重建路漫長 災民想自己站起來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08/05 00:07 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華山藝文園區中,一面面牆、一區區的展示,正在講述去年88水災的傷痛,以及從絕境再生的勇氣。來自屏東佳冬災區的鄭成英說:「我覺得不要想著事事靠別人,要靠自己站起來。」


去年8月淹水時,以養殖業為生的佳冬受災嚴重,大水淹沒魚塭、足有1層樓高,大家躲在2樓避難,沒有糧食就往窗口外面「捕魚」。10月底,鄭成英把家裡的麵店整理好重新營業,每天努力招呼客人,不被災難打倒,也不選擇灰心喪志、酗酒輕生。


一群林邊鄉的婦女,黃靜如、黃虹育、張瑞珍、王麗瑜,她們在災後聚在一起打掃家園,閒時學精油按摩排解壓力。黃靜如的先生是消防隊員,災後一個月都不在家,被派到佳冬去救災了,一去就是一個月的漫長工作,大家都想盡快回到溫暖的家。


前霧台鄉長杜傳感嘆,霧台鄉原本有美麗的山林環境、寧靜的魯凱部落,但是現在都成了土石肆虐的場所。


他看著山上仍然盤旋的老鷹、山林間飛舞的蝴蝶,自問:是否有天自己也能回到山林裡的家園?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與八八水災服務聯盟,4日在台北華山藝文園區召開記者會,報告紅十字會與百來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服務聯盟一年來的工作成果,以及災區重建中的動人生命故事。重建展覽活動、部落產銷市集在華山藝文中心,即日起到8日止。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說,應該記取災難教訓,認識災難本質,重建工作還很漫長,希望民眾能夠持續關懷災區。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與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將重建工作分為社會工作、醫療、行政資源、文化、教育、安置、心理、法律等,希望透過持續溝通與陪伴,支持災區走過艱困的重建期。


八八水災服務聯盟中,負責法律事務的法律扶助基金會秘書長郭吉仁說,目前法扶正在協助嘉義來吉部落、屏東霧台阿禮部落向政府打官司,就部落被劃為特定區域一案提出行政訴訟,此案於今年3月15日提出被駁回,6月15日再度提出上訴,目前案子還在法院。


郭吉仁認為,國家依據何種法源將部落土地劃為特定區域,還有許多爭議,法扶除了特定區域案之外,也要積極介入永久屋申請處理案。


許多災區部落族人想要申請永久屋,但是不符合政府資格、或是拿不出文件證明。但據法扶了解,重建區永久屋除了符合申請、已經入住的戶數之外,還有許多空屋,申請不符者卻只能乾等沒人理,導致整個永久屋申請狀況像在鬼打牆。郭吉仁說,律師應協助建立族人與公部門的溝通邏輯。


 行銷小林梅數位科技建功!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報導】網路不僅能協助救災,也能幫助災民重新站起來!遭八八水災重創的小林村,藉著網路行銷在短短三個月內銷出一萬組梅子禮盒,台灣微軟與八八水災服務聯盟的數位生計方案,成功的幫助了小林村重建,8月起,聯盟將再協助災後同樣受創甚深的太麻里,恢復觀光商機。


八八水災屆滿週年,紅十字總會與八八水災服務聯盟於8月4日至8日在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展出救災與重建成果,呼籲各界持續關懷災區重建。台灣微軟也在週年展中分享如何利用網路科技,協助小林村及太麻里行銷當地特產與旅遊的經驗。


小林村於災前熟成的最後一批梅子,在聯盟協助下包裝成精美禮盒,透過社群網路與部落格貼文宣傳,實體與虛擬通路雙管齊下的行銷方式,1萬個禮盒在短短3個月內便銷售一空,而且網路行銷的銷售量是實體行銷的6倍之多。


小林梅的成果不僅為小林村村民注入一劑強心針,也顯現數位科技對災區復原的影響。接下來的數位生計方案,輔導對象是曾經遊客如織、金針花季帶來不少觀光收益,但在風災過後觀光產值只剩下過去的三分之一的太麻里。


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指出,不同於小林村的模式,觀光產業必須從食、衣、住、行、育、樂進行一系列的完整規劃。因此太麻里計畫除了將包裝精美的特色產品,放入露天拍賣網,再以部落格社群分享的方式宣傳外,同時策劃生態導覽、特色民宿以及農特產伴手禮等一系列的套裝行程,預計9月中旬,民眾即可上線購買。圖片提供/台灣微軟


風災週年 八八聯盟分享心得 20100804 18:06:11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4 日電)八八水災將滿週年,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從今天起在華山藝文中心舉辦週年活動,包括展覽、座談、生計市集、關懷晚會與防災教育,與民眾分享重建工作心得。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紅十字會在內的民間團體組成的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在災後週年之際,以「勇氣、希望、復原、新生」為主題,並融入紅十字會「博愛、人道、志願服務」的精神,舉辦系列活動。

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表示,八八水災發生後,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動員緊急救援,並與聯盟伙伴迅速投入災後重建,且募得新台幣50億元、共70萬筆捐款,規劃長達6 年的重建工作,包括心靈撫慰、教育、生計的問題,紅十字會都陸續進行中,同時希望能夠建造真正符合居民需求的理想家園。

紅十字會總會社工處處長江幸慧表示,週年活動將從8 4日到8日為止,展覽部分將以時間軸的概念,從災難發生、緊急救援、臨時安置、組合屋到永久屋的興建,透過影像、裝置藝術等方式呈現;座談工坊邀集聯盟專家學者,分享經驗與心得,包括如何教災民學會用影像紀錄自己的故事、心靈的陪伴與輔導等。

生計市集則展售重建會、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合力輔導協助的災區農特產品、文創商品等,展現災區民眾在生計上所努力的成果。

八八水災重建關懷晚會邀請投入災區重建工作的各公益與藝文團體大力襄助,透過他們的分享,讓民眾了解災區在地的文化;防災教育部分,以紅十字會救災體系的演練活動為主軸,提供民眾救災與急救體驗,專業志工也會教民眾基礎包紮法與分享急救常識。
990804


八八水災週年 台灣微軟與NPO組織E起協助災區重建


去年一場八八風災肆虐,讓南台灣人民飽受驚慌與流離之苦。縱使天災無情,來自台灣社會各處的援助與關懷,卻讓人間滿溢溫馨。在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的號召下,超過70NPO組織共同發起的「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協助建立資訊與資源的整合及分享互助平台,提升災後復原重建效能。在八八水災屆滿週年前,紅十字總會與聯盟規劃「勇氣˙復原˙希望˙新生八八水災週年活動」,在8/48/8於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展出這一年來的救災與重建成果,除了向加入救災行列的人士致敬之外,也希望透過展覽、座談和市集的方式,喚起全民重視救災防範觀念,並持續關懷災區的重建。台灣微軟也在週年展中,就資訊與網路對於災區生活的重建與應用,以及企業對於災難救助的社會責任,與各界人士分享並相互勉勵。

自力與重建:E化行銷小林梅 跨出永續生計第一步

為了協助災區早日克服天災影響,邁入穩定生計發展,台灣微軟與聯盟夥伴體認到資訊和網路的運用是重建工程中重要的關鍵之一。因此在業界夥伴們的熱心參與及資源投入,組成跨領域的專家團隊,藉由數位資訊技術的專業參與,陸續啟動「災區災民安置中心之電腦課程及資訊服務站」及「災區農產品E化行銷輔助」等計畫。由於微軟這幾年來推動數位鳳凰計畫,協助女性參與微型創業,累積豐富經驗,馬上成為e化課程的最佳指南,讓整個計畫得以迅速啟動。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指出:「重建階段更需要各界給予耐心的鼓勵與陪伴,資訊技能的學習以及高效率的行銷模式,可以讓災民在有限的資源下重新出發,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幫助他們燃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小林村應用E化行銷的成果相當成功,災前熟成的最後一批梅子,在聯盟協助下包裝成精美禮盒,並由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以及介惠社會福利基金會資訊小幫手的駐點協助下,指導村民學習網站的設計建置,並在台大馮燕教授的帶領下為商品進行設計包裝,同時為了擴大宣傳效果,也與台灣數位文化協會並肩合作,透過社群網路的擴散與部落格貼文宣傳聚集買氣。利用實體與虛擬通路雙管齊下的行銷方式,1萬個禮盒在短短3個月內便銷售一空,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網路行銷的銷售量是實體行銷的6倍之多,足見數位技能學習為生計重建所帶來的重大貢獻。

複製小林村經驗:金針花綻放生計復甦希望

小林梅的成果不僅為小林村村民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清楚看到數位能力的建構對災區復原的影響。其實,受到八八水災嚴重影響的還有台東地區,特別是因風災導致聯外交通中斷的太麻里,曾經遊客如織、帶來不少觀光收益的金針花季,在風災過後觀光產值只剩下過去的三分之一,這對當地居民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太麻里鄉金針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想要改善不利發展的狀態,卻又苦於資源有限宣傳不易,經過協會與聯盟討論評估後,大家一致認為當地居民對推展旅遊觀光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在地的各項農產品都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只可惜多數民眾對太麻里還停留在風災時的印象而裹足不前。於是聯盟決定將八八水災數位生計方案正式導入太麻里,將包裝設計精美的特色產品放入露天拍賣網,再以部落格社群分享的方式宣傳進一步引發購買動機,讓「挑選者」轉換成「消費者」,順利完成行銷的最後一哩路。

不同於小林村的模式,太麻里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在基礎重建復原後發展全方位的在地觀光休閒產業,這對方案中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而言又是一項新的挑戰。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指出:「觀光產業必須從食、衣、住、行、育、樂進行一系列的完整規劃,還要讓消費者可以利用電腦網路,有效率的面對多樣資訊,或是透過電子郵件直接與遊客溝通、協助遊客判斷並安排最適宜的行程,進而建立長遠的顧客關係,或是店家配送商品應注意的快捷性與準確度,這些基本的服務都脫離不了數位工具的應用!」

從八月開始,八八水災數位生計團隊開始著手安排資訊課程的指導,同時為「日昇之鄉」太麻里優美的風土人情,策劃生態導覽、特色民宿以及農特產伴手禮等一系列的套裝行程,並且進行形象包裝、物流服務、以及行銷規劃的安排。另外,將設立具電腦網路查詢功能的旅遊推廣中心,一旦遊客決定行程就有巴士前來接駁抵達目的地。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秘書長張杜溢表示,「在數位工具應用以及新型態的合作模式交互運用下,容易整合單點資源產生經濟群聚效應,自然可以提升相關產業的生產力。」希望在數位能力建構下凝聚鄉民的力量,讓太麻里的觀光休閒產值攀升到400萬,擺脫生計蕭條受創的陰霾!

有關八八水災數位生計方案,請參考相關網站:
台灣微軟企業公民八八風災專頁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citizenship/disaster88.aspx  
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官網http://www.88alliance.org/pages/default.htm
 


扯!考試授證鬆散 救生員不敢下水  壹蘋果


民間發救生執照的單位多,救生員考試授證管理鬆散,只要花錢上課,隨便考試就能過關。因訓練不夠,救生員不敢下水,就怕救不了人,自己也沒命。體委會表示會介入管理,但已發出的執照不能吊銷,估計亂象至少還會延續3年。
經《壹電視》記者實際報名參加為期19天的救生元訓練課程了解,有教練表示,花2000元上課就能順利過關,再加600元,還可以發給CPR的急救員證件。記者考試時,故意邊游邊走,救生員職照果然順利取得。
台灣消保會秘書長呂英瑋表示:「體委會應該趕快把這個標準,趕快訂定出來,素質才能夠不會因為每個人標準不同,有的寬、有的鬆、有的緊。」
 


 



好感動





Amazing video!!  It said it is really the dad , not the mom. 
Watch the heroic act of an ostrich m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7QGu4UkGKo&feature=related




不可思議的母愛  




不管媽媽長的怎麼樣(大或小.美或醜.強不強..)




看到每一位為了愛而努力犧牲的母親.總教人肅然起敬....




愛~~真的好偉大!


小生物竟能如此---真不可思議



http://www.boonniyom.net/vdoclip-1416-0-0.html




上午偕同自強前往「鳳山市公所」出席由資策會、中研院、開拓文教基金會共同企劃導入之「SahanaTW演習活動」,這是之前「縣府社會處救助科」田科長轉達這項訊息。而演練內容係針對「救援物資管理與媒合」單元,希望藉由該系統的運用,邀請主責救災的單位人員以情境模式,實際使用各項模組,並以真實救災情況中之所需平台功能,讓操作方式貼近使用者需求,期提昇台灣救災之效率。


另早上也派員前往小港國際機場,參加「高雄國際航空站99年度空難災害防救演習」動員單位第一次協調會議,期下午還有行政院新聞局所安排之『國際媒體駐台記者採訪團』,他們將前往「小林村遺址」之階段性紀念碑、並參訪「五里埔永久屋基地」施工進度,最後到杉林鄉「新小林社區」組合屋去聽取相關援建簡報... 不過此刻外面下起一陣大雨,恐要走山路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評:台灣Sahana發展論壇 ~ 遠來和尚念的經不一定有用!


2010/08/04 18:44:06



前幾日,參加了「 台灣Sahana發展論壇」。這是一場由資策會、中研院、開拓文教基金會共同規劃舉行的論壇。 希望能在未來引入04年以來在南亞海嘯、海地地震發揮極大功效的Sahana軟體,為88水災之後所見到的國內防救災資通訊功能不足,注入新血。 




由於八八水災以來,小弟在研究與實務上都有投入對我國防救災體系運作的了解,因此希望提出微薄諍言,供社會各界了解台灣防救災真實的困境,期能使我國防救災工作莫再多走冤枉路,人民也不用再多當幾年政府的白老鼠。 




台灣官方或官方所支持之研究型組織重視Sahana或許是個好的開始,但Sahana乃一網路社群與防救災專家社群串連而成的 "公民社群網絡",其運作的核心關鍵乃在公民社群與專家的自發參與以及群聚(Cluster)的效益。使防救災民力的匯集與調配發揮綜效。 




反觀台灣推動Sahana之方式,乃由政府由上而下的指導與規劃。因此儘管相關政府部門對Sahana有高度的重視甚為良善,卻不得不自我釐清可能引發的種種困境 




困境一、Sahana 所採集的Database,乃是由各界自力蒐集,台灣網民與防救災人員的情蒐模式、資料彙整方式,才應該是Sahana成功與否的重點,而非由政府進行統籌。 




困境二、台灣政府與學界最該思考的事情,是災時政府部門所擁有的情資如何合法、合理釋出,並思考資料格式的統一化、集中化管理,此外,也應商議如何快速更新、釋出。 否則,即便有一套完整的Sahana 政府所擁有的資料卻散落在各部會、各局處... 民間救災團體的寶貴時間反而被用於幫政府做資料蒐集、彙整與統一 ... 政府努力思考建置Sahana,卻不思政府各部會的資料整理職能...此乃本末倒置。 




困境三、台灣社群意識並不發達,各慈善單位、中小型救災團體相較於各國較習慣分工式的權責切割,往往在各救災現場採取單兵作戰、各成一團、或各自救援,缺乏團體整合合作之精神與習慣。據此,若未來,紅十字會、慈濟、世界展望會...等等組織各自依據Sahana的模組建置一套紅會Sahana 、慈濟Sahana、世展Sahana ...甚至xx救援大隊Sahana...  Sahana的社群匯集本意恐怕大打折扣。 如何有效的讓政府、慈善機構、防救災NGO組織等等單位早日熟習合作,恐怕比Sahana中文化與建置還要重要。 




簡言之,災難防救的本體是「人」,機器、組織、技術、科技 ... 都是人的輔助與延伸。 切勿因襲過往台灣眾多發展經驗中工具主義的謬思或官僚本位的議題切割簡化模式,一昧將世界上各種成名的、有效的災防理論、技術、科技、制度引進台灣,到頭來只會加深台灣本土社會中「人」的問題... 而無助於真正讓台灣擁有一套適用的防救災思維與防救災動員與運作制度。



以上三點微薄淺見,還望請各界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猴仔 的頭像
    中猴仔

    中猴的部落格

    中猴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