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台灣都是艷陽高照,熱得不得了,您是否想過7月已經進入的颱風季,而今年發生了三個颱風,我們想起 了一年前的莫拉克颱風,最近社會上很多聲音,都在回顧莫拉克颱風對台灣的衝擊,「紀錄台灣」也不例外,因為去年夏天「紀錄台灣」,我們就是從紀錄莫拉克開 始的,接下來好一陣子你會聽到更多人討論莫拉克,因為風災的背後是生態的變遷,導致了人類生存處境惡化的事實。(文字錄自中天新聞網站)

總會陳總會長長文要轉達給本會所有同仁及志工們,對於大家長期來的努力與付出,表達由衷的欽敬之意。這是在今天下午四點多時,突然接到他親自撥打の鼓舞電話。陳會長說我「高雄縣支會」係表現相當傑出的分支會,在紅十字會各種服務領域裡,可以說盡心盡力並力求創新,在全體夥伴們的合作之下,其會務蒸蒸日上。


他理解咱們在八八水災當中的積極作為,也知道現況服務原鄉地區之需求,同時深刻體會到,我們強烈希望擁有像「牛稠埔營區」這樣子的發展基地,希望營造組織更具多元寬廣服務之願景。他還說愚晚在一些黑白寫當中,有著殊多建議事項,希請總會這邊能夠重視並協助改善或處置,這些林林總總他也都明白。


雖僅是簡短兩、三分鐘之問候鼓舞,但聽得出來他很關心著基層組織、與第一線執行業務同仁之服務面向。我開玩笑的回答,很不好意思驚動到他了,也指出我們會在既有基礎之上,繼續深耕奮進的。最後也要我代為問候蔡會長,也再次要我轉達對大家齊心打拼的精神,表示萬分的感佩。


我想能夠在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有了長官的即時關懷與呵護,的確讓倦疲之心,頓時獲得適當之調理紓解。個人感激陳總會長對伙伴們努力的肯定,另也在意著我們的殷切期盼,這就是給予安定的最佳力量。值此深夜時分,特簡短藉此一角,感謝陳會長的慰勉與關注,謝謝您!...寫于7/31()凌晨115在高雄縣支會館


小坵民宅係民國六十八年紅十字會捐款購買建材



總統邀吳揆對談莫拉克重建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7/31 10:52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2010年7月31日電)最新治國週記首度出現府院高層同台畫面。莫拉克風災將屆滿週年,總統馬英九邀請行政院長吳敦義對話,感謝立法院、企業、志工眾人合作,讓台灣走出風災困境,繼續向前。


馬總統在今天登出的最新一期治國週記中,以「重建一週年,台灣再向前」為主題,邀吳敦義對談1年來的災後重建工作,及防災制度的變革。


一開始,總統表示,他與吳敦義是以肅穆心情來報告,他也向莫拉克受災同胞說一聲,「大家委屈了!」


吳敦義說,去年8月8日這個驚天的水災發生後,總統就指示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救災,劉兆玄積極推動成立行政院莫拉克風災災後重建委員會,也快速擬定災後重建的特別條例。98年8月28日立法院三讀審議通過,使得重建工作得到法源依據,同時也有新台幣1500多億元投入救災重建工作。


吳敦義表示,近1年來,行政院每天都在想,應該怎樣加快重建的腳步,讓受災的民眾早一點安居樂業。


總統則強調,重建工作和防災一樣,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有全盤的規畫。尤其也考慮到可能還有新的災害要來,所以提出「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理念。


此外,總統也關切家園重建、產業重建等進度。


在永久屋方面,吳敦義表示,只要是在3月底提出申請,都會提早在8月8日讓他們進住;4月才提出申請,可能要到9月30日。但現在仍有一小部份還在猶豫考量的,會以專案來處理。所以,「到目前我們有把握的,到8月8日應該可以有1480戶可以完工,讓他們進住」,是2114戶如期提出申請總戶數的70%。


總統認為,能在週年前讓入住戶數達到申請戶的7成,相當不容易。為此,他感謝民間團體的付出,包括慈濟功德會、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張榮發基金會等單位協助重建工作;過去這1年,也感謝台積電、鴻海等公司踴躍捐輸,協助重建。


吳敦義說,有好多醫師、會計師,律師也跑去搬磚塊,「我覺得這種精神,就是了不起的台灣精神」。


總統認為,台灣的愛心非常豐沛。這1年能夠很快走出困境,重建很順利、快速,跟政府、民眾還有民間團體通力合作,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做得還不夠的,我還希望能夠繼續加強」。


對此,吳敦義保證會全力去拚,「一定不會鬆懈的,一定會認真打拚」,總統則期勉好好加油。


此外,總統也關切災害防救的體系檢討、災害防救法的修法,希望能將重點放在防災,使它更有效率。



撤飛彈? 解放軍:一中下討論軍事部署


TVBS 更新日期:2010/07/31 12:17 楊鎮全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考慮撤除對台飛彈部署,解放軍首度鬆口,兩岸的軍事部署只要在「一中原則」下,就可以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中進行討論。對這樣的發展,國防部發出新聞稿表示樂觀其成,但總院的回應相當低調謹慎,對岸撤飛彈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但目前還沒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時機,一切言之過早。


總統馬英九(2010.5.13):「簽好兩岸經濟協議,結果對岸還有一千多顆飛彈,瞄準台灣這個畫面很不協調。」


畫面有多不協調?即使兩岸關係已經和緩,中共解放軍還是有上千枚導彈,對準台灣。就在兩岸逐漸從對立走向合作,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談起撤飛彈這件事。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兩岸軍事『部署』的有關問題,我想可以在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時候,來進行討論。」


用部署取代「撤飛彈」三個字,但這卻已經是對岸第一次釋放類似的訊息,不過還是跳不出「一中框架」。行政院長吳敦義:「現在好不容易走上雙贏的道路,大家都要往這目標努力,釋出符合這樣一個態度,我們都加以肯定。」


「一中」原則一直是馬政府面對棘手的問題,所以第一時間沒有拉高回應層次,而是由國防部和陸委會回應,畢竟對岸是「校級」發言人出面,府方還要觀察情勢變化,不過陸委會和國防部的聲明就看得出政府態度,強調現階段兩岸政策,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根本就還沒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階段。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中共是否轉移對台飛彈部署問題,其實在軍事層面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畢竟對岸對台部署的飛彈,全部都是機動性強的飛彈車,即使全部撤掉,只要兩岸關係又轉趨緊張,這飛彈攻擊目標,還是可以快速回到對台攻擊位置。



八八風災為鑑 農委會涵養山林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7/31 14:01


去年八八水災,重創台灣,更造成小林村滅村,為了避免歷史重演,農委會今天和紅十字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打算在8年內,復育6萬公頃的林地,涵養山林。


瞬間大雨,加上滾滾泥流,去年8月,小林村青山綠水,瞬間變成一片泥濘,事隔一年,小林村民依舊很感慨就因為這樣,農委會帶著大家,一鏟又一鏟,挖土、放樹苗,希望8年內,復育6萬公頃的造林計畫。


不過6萬公頃可不是小數目,農委會第一步,就是在3年內,捐出2百萬公頃土地,請紅十字會當園丁,幫忙種樹想要再看見這片美麗山林,不只政府,每個人都該拿起鏟子,讓地球稍稍喘息。





觀賞HD高畫質:http://www.vimeo.com/12546481



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位於荖濃溪上游的斯拉巴庫山,南橫公路劃過勤和村與勤和台地。


八八風災第一至三天,村民集中在活動中心避難,直至聽聞堰塞湖即將潰堤,眾人扶老攜幼遷往勤和台地的曾家避難。曾家有三層樓,是台地上規模最大的民宅,屋後有塊以鐵皮搭起雨遮的近百坪空地,是農忙期水果裝箱的場所。曾家女主人曾顏秀雲回顧,風災第三天,全村村民近兩百人湧至曾家避難,老人家睡屋內,餘人以紙箱鋪地擠在空地的雨遮下,曾家炊食供應村民,前後共三天,爐火從沒間斷過。


杜水秋回顧說,災後第六天,村民相繼從勤和台地被直升機救下山,但因運送路線不同,家人一度失散,最後全都集中至陸軍官校營區。陸官安置期,村民們對風災餘悸猶存,且掛念著家鄉的災情,人心惶惶,但因族人們團聚在一起,給了彼此安慰與鼓勵,臉上也逐漸有了笑容。有幾回,他們晚上聚會時的說笑聲還驚動了營區的衛兵…


杜水秋是布農族老獵人,亦是布農傳統文化的推廣者,不僅創辦了「布農薪傳藝術團」,更曾將勤和居民的反荖濃溪行動與部落的小米收穫祭結合,藉以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在勤和村被判定為必須遷村重建之後,他反對遷村,主張原地重建,他說“就算要上天堂,也要從祖居地勤和出發!


杜家世居勤和五十多年,在勤和台地上有片三公頃的果園。他的兒子杜豪盛(安達列)是桃源國小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陸軍官校安置期間,他最擔心的是留在山上的土狗小黑,兩個月後返家發現小黑不但活得好好的,還生了小狗,安達列開心極了!


去年10月,勤和人耐不住思鄉之情,陸續踏上返鄉之途,他們笑說自己終於退伍了。杜水秋和曾村長皆是第一波返鄉的村民,那時道路尚未完全搶通,車只能開到高中村,他們只好揹起行囊徒步而行,不到十公里的路程竟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如今,他們如常務農、生活。這天,八名孩童跳上杜水秋的貨車一路從桃源國小回到勤和部落,沿途盡是斷橋、崩塌的山路、以及險峻的斷崖。公車至今仍停駛,村民只好自行接送孩童上下課,他們採機動互助的方式,誰有空就去接回村裡所有的孩子。


勤和村人因遷村的問題分裂成三派:有些人想住進永久屋;有些人主張至六龜的囉囉埔一帶蓋中繼屋,杜水秋等人則認為沒遷村的必要,只需在勤和台地蓋避難屋即可。我們訪問了村長曾正勝和數位村民,曾村長跟杜水秋一樣決定留在勤和,他對於想遷至永久屋的人表示尊重,但對村人因遷村問題導致感情分裂感到憂心與難過。但事實上,勤和人過去一向很團結,曾村長憶起風災初期村民患難與共的表現時,更覺不勝唏噓。


杜水秋帶著我們進入台地深處的「舊勤和」,荒煙漫草間,石板堆疊而成的地基仍清晰可辨。杜水秋解釋,祖先並非不曾遷徙過,自從布農人取代南鄒族入主桃源一帶至今,大大小小的遷徙至少有四次,最後一次是民國六十年初南橫公路開通後,族人從「舊勤和」遷徙至現今的勤和村(南橫公路兩側),但歷來的遷徙,族人總是保有自己的獵場與傳統領域,那是布農文化傳承的基礎。杜水秋於八年前籌組了「布農薪傳藝術團」,讓族人的歌聲得以傳唱下去;2005年,族人在勤和部落年舉辦了小米收穫祭,那場祭典同時是勤和人抗議荖濃溪越域引水的誓師大會。


杜水秋說,勤和部落一向好山好水,從來沒有什麼土石流,近年來越域引水工程的不斷爆破,鬆動土質,或許正是肇致土石流發生的元凶。


杜水秋一直有個念頭,就是仿效2005年的反荖濃溪越域引水行動,再次以部落的傳統祭儀來團結族人。他會落實這個想法嗎?即便祭典辦成了,村民又能對遷村的問題協商出一個共識嗎?分裂的勤和人,在未來的日子裡,究竟會走上什麼樣的重建之路?未來的桃源,又將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四、五月以來,勤和人開始農忙,先是採梅子,接著是水蜜桃、紅肉李、黃肉李……布農族傳承中的獵人精神與獵人文化,讓他們依然篤定的在自己的家園繼續求生存!(引自http://dawogroup.pixnet.net/blog/post/8251828









  延伸閱讀


〈勤和部落篇幕後故事-生活就是文化傳承〉


荖濃縱谷的世外桃源:老杜 的水蜜桃


大我語錄04:老杜(勤和 部落布農族獵人) 說


作品7號的背景音樂:布農專輯--失去獵場的雲霧獵人


《關懷歌》裡聽布農族人守護家園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猴仔 的頭像
    中猴仔

    中猴的部落格

    中猴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