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醫療團今赴青海救援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4/18 00:07 【台北訊】


經過兩岸連日緊密協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確定今早將派遣一支廿人的醫療團輾轉前往青海西寧,預計今晚九時抵達,隨即展開醫療救援服務,預計將在青海停留一週。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昨晚表示,這支醫療團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壢壢新醫院、成大醫院共同組成,由中壢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擔任領隊。紅十字會指出,這次醫療救援任務以外科與公共衛生為主,五位隨團醫師分別具有急救、外骨科、家庭醫學、小兒科與公共衛生等專長,另有七位護理人員與一位藥劑師同行。


青海玉樹地震今晚最新進展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4/17 21:41


(中央社台北17日電)玉樹地震進入第4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議全面動員救災,國家地震局並將震央深度由原先報導的33公里修正為14公里。台灣紅十字會明早也將派遣一支20人的醫療團赴青海展開救援服務。


新華社今晚8時11分發佈快訊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今天下午召開會議,由兼程趕回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中決議全面動員部署救災工作。


新華社又引述中國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喬新山說,截至今晚6時,西寧機場已頻繁起降航班124架次,運送傷患1402人,運抵各類救災物資超過1115噸。


另據報導,經過這幾天對地震科學參數的分析測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今天更新玉樹地震的震央位置及深度。震央緯度由北緯33.1度更新為北緯33.2度,震央經度由東經96.7度更新為東經96.6度,震央深度則由33公里修正為14公里。換言之,玉樹地震比原先報導的更屬於淺層地震,破壞力更大。


中國國家地震台網今天的修正足以解釋:玉樹地震規模雖是7.1,卻因為極為淺層,災情因此擴大。


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今天也在西寧召開記者會宣佈,由玉樹災區轉運出來的1374名傷患全部得到有效救治。


新華社引述青海省衛生廳副廳長頡學輝說,這些傷患都已集中到西寧、成都、蘭州、西安、格爾木等城市進行救治。至於其他2000餘名輕傷患者則就近在災區當地進行治療。


他又說,省衛生廳已安排鄰近各地預留病床2300張,足夠支援救災醫療所需。


報導又引述抗震救災指揮部發言人夏學平說,截至今天上午10時,玉樹地震遇難人數確認為1339人,失蹤332人,受傷1萬1849人,其中重傷1297人。


今天一項最新進展是,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聯合發出通知,對記者赴災區採訪、包括外國記者在內,不設任何採訪限制。


據瞭解,目前在地震災區採訪的中外記者超過300人,其中外國記者約70人,包括BBC、路透社、英國每日電訊、日本富士電視台等國際媒體。台灣也有若干媒體記者抵達災區進行採訪。


今天另一項重大進展是,經過兩岸連日緊密協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確定明早將派遣一支20人的醫療團由台北出發,經由香港、北京轉機,輾轉前往青海西寧,預計明晚9時抵達,隨即展開醫療救援服務,預計將在青海停留1週。


紅十字會指出,這次醫療救援任務以外科與公共衛生為主,5位隨團醫師分別具有急救、外骨科、家庭醫學、小兒科與公共衛生等專長,另有7位護理人員與1位藥劑師同行,其餘隊員都是接受過緊急醫療救護員培訓合格的專職人員和志工。


在救援醫療物資方面,受到北京飛西寧班機載運量的限制,紅十字會表示,已將原本準備逾3.5噸的藥品與賑濟物資減為1000公斤,優先以簡易外科手術所需藥品,及止痛消炎、抗過敏、抗感染、電解質、維他命等藥劑為主。


紅十字會醫療團原本今天一大早啟程前往青海西寧,但因大陸方面配合不及,臨時延後一天出發。990417


富人避難所 美打造豪華地下碉堡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18 04:1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擔心電影「二○一二」的場景有天會噩夢成真嗎?別怕,美國一名實業家正在建造二十間,每間可容納兩百人的地下碉堡,它位在地下九公尺處,號稱可抵擋規模十的強震、五百小時的洪水、外面燒攝氏六百七十七度的大火擋個十天也沒問題。入住價格是五萬美元(一百五十六萬台幣),不過據說目前已有一千人預訂!


制震防災 位地下九公尺


Vivos網站創辦人維希諾的這個地下碉堡計畫絕非憑空想像,事實上,最近他已實地走訪加州一處「未經披露的地點」,視察碉堡計畫的第一個成品。這座碉堡深入地下五層,面積達兩萬平方英尺(一千八百平方公尺),牆厚兩到三英尺,內有數十間可容納兩百人的臥室,還有一間醫院與寬敞的廚房,以及DNA儲藏庫,顯然維希諾希望它不只是庇護所,還是一艘創世紀的方舟!


擬建廿座 一間住兩百人


維希諾計畫在美國各大主要城市附近建造這種地下碉堡,總共要打造二十座,共可容納四千人。根據他在Vivos網站列出未來可能發生的天災人禍,除了馬雅人的末日宣言、電影假設的場景之外,他還列出一些末日預言家的理論。他還表示,末日論還不是我們該擔心的唯一問題,其他諸如伊朗的情況、核戰、生化戰、經濟與社會的問題、最近全球頻傳的強震,還真的煩惱不完,而他建造碉堡,就是希望幫助(富裕的)老百姓,因為「政府有設備,只是不會給你和我」。


維希諾宣稱他造的碉堡可抵擋芮氏規模高達十的強震、時速七百公里的強風、三十六公尺的積雪與三千毫米的降雨量、浸在洪水裡可支撐五百小時、攝氏六百七十七度的大火可擋個十天、不怕太陽閃燄所發出的百萬瓦特電磁脈衝,連核生化攻擊也不怕。


入住價格 一百五十六萬


維希諾打算趕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馬雅人預言的末日)之前啟用這二十座地下碉堡,不過現在就算你願意付五萬美元,也不一定能在這裡買個房間,因為據維希諾所說,目前已有一千名謹慎小心(又有偏執狂)的顧客訂房,現在還可以幫你加入等候名單,晚來可就沒辦法!


上海世博會台灣館20日起試營運 越夜越美的世博會明珠



時間:2010-04-16 09: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走在全天域球幕劇場中,往上可以看到白雲在飄、鳥兒在飛;往下一看,海浪滔滔、魚兒在跳。參觀者還可以聞到花香和森林中芬多精的味道。

  世博會台灣館預計4月20日起試營運,並於5月1日如期開館營運。負責籌建台灣館的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日前在記者會上描述了台灣館將展現的綺麗景象。


  幾百米外就能看見發光發亮的台灣館


  台灣館雖然處於世博園區內世博軸附近的優越位置,但由於展示面積僅1400平方米,台北世貿方面預估,依照台灣館的接待能力,每百名參觀者只有一名得以進入。


  因此,如何讓無緣進館的民眾“幾百米外都能看到一個發光發亮的台灣館”,成為設計的主要出發點。最終,整個建築都被設計為具有媒體播放功能的展示平臺。


  據介紹,台灣館的總體概念為“山水心燈”,外觀主體為亮眼的巨型天燈。外形玻璃燈罩和裏面的數十萬顆LED球體將互動展演三部影片:“會呼吸的建築”“繽紛台灣七彩篇”及“華夏百寶篇”,用不同的概念、主題和創意手法展現台灣之美。


  “華夏百寶篇”將靈動展示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代表性瑰寶。“台北故宮珍藏名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的船會划動,瓶子裏面的花紋會跳出來。”王志剛舉例說。


  他表示,人們從天燈外觀遠遠就能體會到自然和人文之美,台灣館“小而亮,外面和裏面一樣好看,晚上比白天還漂亮”。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則將其比喻為“明珠”。


  全天域劇場:720度環繞4D影像


  觀賞完影片進入台灣館,入口處被稱為“台灣之窗”的一個個小螢幕上,王志剛和台灣館代言團隊林志玲、陶晶瑩等台灣名人和普通民眾的影像,向參觀者熱情地打招呼。


  “看到花的時候會聞到花香,看到海豚跳躍的時候會感受到海水飛濺的快感。”接下來,參觀者可搭乘電梯抵達四樓,進入絢麗的“全天域球幕劇場”。


  玉山頂峰、阿里山檜木林、太魯閣九曲洞、綠島海洋珊瑚礁、平溪天燈……站在貫穿中間的天橋上,12台投影機分別由兩端投射上天下地的全球幕畫面,撲面而來的720度環繞全天域劇場讓人們身臨其境,將寶島美景盡收眼底。


  負責台灣館展演內容的台灣躍獅科技公司總經理吳菊說:“這是一個懸吊式的劇場,懸挂式的球體外殼重100多噸,內球是懸托式,中間走道是4D螢幕,並配以8聲道的音響環繞。”


  天燈祈福放飛心願


  “山水心燈”的創作理念源自中國古老的孔明燈。在台灣,節慶時節燃放天燈、祈福納祥已成為重要習俗。體驗完炫目的4D影像,人們就可以步入二樓的“點燈水臺”,放飛一盞代表心願的天燈。


  “點燈水臺”是一個大型虛擬實境的系統架構,安裝了40套包括工業級電腦、14寸觸控式螢幕、鐳射發射器的點燈模組,所有模組均與LED球體的電腦互相聯結共同運作。一次最多可放飛40盞天燈。


  吳菊說,參觀者站在點燈柱前,用觸控式螢幕選擇想要的祈福語,按下“確定”後,一道鐳射將直射LED球體的南極,天燈將隨之冉冉上升。


  位於一樓的最後一站“城市廣場”則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情懷。一棵編織的參天大樹模擬出舊時鄉村人們聚集閒聊的情境。


  王志剛表示,這趟歷時約24分鐘的體驗結束後,參觀者可以在樹下和台灣館的親善大使們輕鬆聊天、喝茶休息。



鳥松大量泥漿噴發 地震前兆?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15 14:01


高雄縣鳥松鄉公所附近,在14日清晨5點多,突然冒出泥火漿,引起不少附近居民駐足圍觀,家中土地忽然出現泥火漿,地主也看傻眼,直說自己在鳥松鄉生活70年了,也沒看過這種特殊景象。


滾滾泥漿,不斷從地底下噴出,這裡是位在高雄縣鳥松鄉的農地,而從沒看到這麼奇特景象,讓地主張先生也嘖嘖稱奇,笑說自己活了70年,從沒想過,天天工作的地方,會出現這種怪事情,不只張先生不可置信,路過民眾也忍不住駐足觀看。


民眾拍照留念還不夠,比較大膽的,看到流出來的泥漿,就趕緊摸摸看,不過,最瘋狂的,還是這位阿伯,直接拿著玻璃瓶,蹲下來一瓢一瓢的挖,要把泥火漿給帶回家。


大量泥漿噴發,甚至漫延到附近排水溝,讓水溝成了泥溝,身為燕巢人的縣長楊秋興,雖然對於泥火漿景象並不陌生,但還是提醒,後續處理要謹慎小心。


泥火漿上,還可看到黑黑的油漬,因此消防隊提醒好奇民眾,觀看時不要冒險點火,而縣府表示,這幾天也將會邀集專家,來鑽探釐清泥火漿發生原因。(民視新聞曾依翔、鄭兆佐高雄縣報導)

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6.3強震


央廣 更新日期:2010/04/18 09:35 黃啟霖


美國地質調查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18日表示,位在太平洋地區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在格林威治時間17日晚上11時15分,也就是台灣時間18日上午7時15分,發生芮氏規模6.3的強震;不過,地質調查所並沒有發佈海嘯警報。


地質調查所指出,這次地震震央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第二大港口城市萊城(Lae)東方28公里的外海,震源深度66公里。


巴布亞紐幾內亞位在太平洋西南部,澳洲北部,與印尼的伊利安加亞相鄰。


昨晚看到報載今天我總會這邊,臨時將派遣一支由我紅十字會籌組的廿人醫療團,預計前往青海去進行醫療救援服務並大約停留一週。其中除了5位醫師、7位護理人員和1位藥劑師,加上總會駐四川代表陳大誠擔任副領隊外,其餘6名隊員據報導說是將派具EMT的救災志工與專職同仁共同組成。


乃今早趕緊撥個電話給第二大隊長〝老猴〞,問他是否已北上集合準備出發去了,我是要叮嚀他千萬注意其高山症,小心自個兒的身子,畢竟他也五十好幾了,家中又有妻小〝嗷嗷待哺〞,又是南投弟兄們的精神領導,可不要隨便倒下才是然,他卻沒有被奉派成行,這或許是上級臨時決定且係直接挑選成員,因此詳細情形他也不怎麼清楚


當然啦,能夠代表台灣人民前往幫忙該區域受災民眾,是一份榮耀也是使命,我們都期待藉由咱們一點力量,來協助國際人道救援服務之開展,讓台灣精神能夠在世界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面對全球暖現象至災害頻傳,世界各地之地震、火山爆發、土石流、寒旱害現象等持續增加;連前兩天在隔壁鳥松鄉也突然冒出泥火漿,民眾眾說紛紜,也擔心是否為地震之前兆...


現假設又來一場大災難的話,我們是否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又是否有能力足以應付其災難救援所需,這是個人相當擔憂之處。在檢視我現有服務能量,總覺得仍無法勝任其重大災情之所需,遂將不斷的大聲疾呼,並建請上級一定要重視,且需盡力支持地方來落實建構各項備災救災工作,尤相關經費預算的投入編列,一定得再加把勁,因平常不投資,屆時需用之時而方恨少,那一切都來不急了...


早上送小的去青年國中參加什麼精英考之類的,他怕我又加班過頭,直叮嚀著要記得1120去接他,我勒...其實長久以來為了紅會的工作,可以說鮮少有常態之屬於親子互動的空間時間,這點有時候想想,確實對她們姊弟倆,真的很是對不起...




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



垃圾車定律.


One day I hopped in a taxi and we took off for the airport. We were driving in the right lane when suddenly a black car drove out of a parking space right in front of us. My taxi driver slammed on his brakes, skidded, and missed the other car by just inches! The driver of the other car whipped his head around and started yelling at us.


有一天,我跳上一輛計程車,打算到機場。正當我們開上正確的車道時,突然間一輛黑色轎車從停車位開出,正好擋在我們前面。我的計程車司機立即踩剎車,車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剛好閃開來車,兩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個幾英吋!另一輛車的駕駛兇狠地甩頭,並且朝著我們大喊大叫。


My taxi driver just smiled and waved at the guy. And I mean he was really friendly. So I asked, Why did you just do that? This guy almost ruined your car and sent us to the hospital! This is when my taxi driver taught me what I now call, '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


我的計程車司機只是微笑,對那傢伙揮揮手。我的意思是說,他表現得很友善。於是我問:「你剛才為什麼那麼做?那傢伙差點毀了你的車,還可能害我們受傷送醫院!」這是當時我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的話,現在我就稱呼它為「垃圾車定律」。


He explained that many people are like garbage trucks. They run around full of garbage, full of frustration, full of anger, and full of disappointment. As their garbage piles up, they need a place to dump it and sometimes they'll dump it on you.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Just smile, wave, wish them well, and move on. Don't take their garbage and spread it to other people at work, at home, or on the streets.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successful people do not let garbage trucks take over their day. Life's too short to wake up in the morning with regrets. So....Love the people who treat you right. Ignore the ones who don't. Life is ten percent what you make it and ninety percent how you take it!


他解釋說許多人就像垃圾車。他們到處跑來跑去,身上充滿了垃圾、充滿了沮喪、充滿了憤怒、和充滿了失望。隨著垃圾堆積,他們終需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所以,不要介意,只要微笑、揮揮手、祝福他們,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就行;千萬別將他們的垃圾擴散給同事、家人、或其他路人。這兒的底線是:成功的人絕對不讓垃圾車接管自己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天;人生苦短,早上醒來絕對不要帶著遺憾。所以....仁愛對待與你以禮相待的人;不用去理會那群無理取者。生命只有10%由自己決定,但90%看你如何利用它! 


Have a marvelous, garbage-free day! The seeds you plant today, determine the harvest you reap tomorrow. 


過一個奇妙的、沒有垃圾的日子吧!你今天所裁植的種子,會決定你明天的收穫。 


 


節自→【民間救災平台】打造一個眾人自救互助的平台


98年8月,以google搜尋台灣地區過去一個月資料,


包含「莫拉克」之網頁搜尋結果共約17,000,000 頁;


包含「八八水災」之網頁搜尋結果共約2,600,000 頁


相關中大型「災難資訊整合平台」共約80個


從整合救災資源的角度來看,無疑的,這是一場災難。 


看不見的手:比較市場機制與救災機制的不同


還記得那句話嗎?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將創造出最合宜的市場機制,使得我們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需要政府管理或是假以分工, 一切便能蓬勃發展。理論上,這雙看不見的手,會讓眾人過著越來越富裕的生活,雖然到目前為止似乎只造就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但這雙手確實讓難以計數的物品和服務透過金錢迅速的在世界各國流動,其效率之高達到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境界,特別是在網路和電腦出現之後。


單單只是一個網路購物平台,就讓不同類型的廠商合作無間的一同處理每天數十萬筆來自全國各的不同訂單,甚至能讓消費者在按下按鈕之後的24小時內「保證」收得到物品,且「絕對」不會出錯。而人力銀行的系統,同樣能讓全台灣各地三百六十五行都能「精確」的找到所需的人力。這些平台的出現,並不需要政府指導,眾人監督,只要有「利」可圖,它便會自行「追求完美,近乎苛求」,不論再大的天災和人禍都阻擋不了它們運作。


轉換場景來到災難現場,一切全都變了樣;物資不是過多就是不足,無用的物資成了垃圾佔據了救災的現場,搞不清狀況的人,讓混亂的訊息到處流傳,使得物資送錯地方,也有人跑錯地方,浪費了大量物資不說,還延誤拖累了救災進度。


會有這樣的結果,難道是因為災害地點太多,或是物資內容太繁雜而超過了人力所能管理的極致而無法協調統整嗎?顯然不是,災區所需要的物資類別相當單純,需要動用到的職能也明確清楚,若在市場機制下,以現在的技術和專業,要應付這些需求可說是綽綽有餘。可是現實的狀況是我們的救災系統即便是在九二一過後十年,政府與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專家共同擬定了完善的防災措施和救災計畫,也花了將近16億建立救災通訊系統,但在危急的時刻卻還是運作失靈;到最後仍是由另一雙看不見的手在一夜之間凝聚起人們的力量,使之步上軌導,不同的是這次運作這雙手的不是利益,而是人們的善心。


筆者相信如果災害是常態性的發生,而且人們的善心可以如同慾望一般生生不息的話,這另一雙看不見的手,即便在沒有政府管理之下,一定也可以逐漸發展的相當完善。但災害「似乎」不是固定需求,眾人的善心也傾向一時的衝動,所以若要讓救災機制發展的與市場機制一樣完善和穩定的話,就需要更多的動力來推動。


誰來整合?


這些年來整合資源,建立平台,變成了各單位朗朗上口的「口號」。眾人都有共識建立災害救援平台是勢在必行的,那麼應該由誰來主導推動呢?


很多人認為救災茲事體大,所需協調牽涉的層級廣,又是公眾領域,自然是由中央統籌規劃最為適切,然而在一片批評中央救援速度不如民間的聲浪中,眾人其實沒有考量到一個很基本的事實:政府應變的速度本來就難以快過民間。


為什麼這次大家口徑一致的要求要緊急命令?為什麼會說救災如作戰?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要維持政府的運作,就必須靠著一群事事按照公文指令動作的「公務員」才能維持它的和諧與穩定。公務員有許多讓人詬病的地方,官僚、墨守成規等,不過為何會造就出這樣的公務員,其實還是回歸到體制設計的源頭。


公家機關並不鼓勵創新和面對挑戰,會成為公務員的人,特別基層公務員,往往是積極果敢不足,但是認真順從有餘的人(好的情況下),他們渴求的是穩定,害怕的是冒險,就算是在災難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可能輕易拿自己的終身俸和考績去冒險,就算他們之中有人願意,要做好臨危應變,指揮調度對他們來說也是相對困難的。


在軍中也是一樣好不到哪哩,為了管理,軍中要求的是紀律,所謂軍令如山,軍隊要求就是要聽上層指示,眼前的現況和下層的聲音根本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如果上層反應慢,就算軍隊想快也快不起來(我製作此網站時,就有人私下留言給我,表示水災當天他們是駐地軍隊要前去救助鄰近災民,卻被上級阻止,直到七天後才出動。)所以身為三軍統帥的責任才更加重大。


反觀民間行動,由於沒有軍紀及條文的束縛,雖然設備或是聯絡體系無法和中央相比,不過在應變的靈活度上卻能夠高出中央需多,以企業來說,若要在商場生存,領導者需要足夠的彈性和應變能力,而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本來就擅於讓一群不支薪又各有所長的志願者能夠合作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在人力和物力上做分配和調度,以應付不期然的變化,這些特性正好就與災區救援的工作相當的吻合。


民間的應變能力可以彌補中央彈性不足的部分,這是多年來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福利制度不健全下政府與民間所衍生出的默契。如果讓中央全權處理和領導災害應變機制,而民間只能被動的配合中央,顯然就無法得到這種互補的成效。因此,民間有必要自行建立起民間的救災體系,以在災害發生時有更好的應變能力,由熟悉救災行動的民間團體,來主導及整合民間救災資源的任務,並由政府從旁輔助似乎是最適切的做法!


民間救災平台面面觀


話雖如此,整合民間及政府救災資源,民間並不是沒有嘗試過,在這些年來,每當災難過後這個議題就一定會被拿出來重溫一遍。


九八年九二一後,台灣民間二十九個團體成立了全盟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亦與四十個民間單位成立台北福利聯合國台灣世界展望會發起民間企業團體緊急救援聯盟九六年,台中市的社福團體也仍在積極建構資源整合平台。除此,川震時,台灣團體也成立了512川盟去協助四川救難。而這次八八水災紅十字會也一樣成立八八水災服務聯盟


引用這些組織宣言,他們的目標都是藉由民間團體的力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及整合最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來幫助災民與社會重建讓各組織共同分享彼此的資源、資訊、專業


弔詭的是,這些聯盟的號召者及參與者都是大型的團體組織,且經費也尚稱充裕,但整合了無數次,直到這次的八八水災,先不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高科技」的防救災資訊系統完全無用。就連民間團體也沒有任何堪用的系統,最後所使用的通報及物資彙整平台都是臨時搭建出來的如:莫拉克災情資料表、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等,沒有任何一個是由台灣大型的民間團體所建構,而多半由數位「網民」合作建立起。


除此,在政府與民間整合資源無數次資源後,這次的八八水災竟出現八十個以上的資訊平台,其中三成以上是大型資訊平台,但能真正做到整合人力、物力的平台數是O,沒有一個平台能做到(雖然每個平台都很用心,但礙於是臨時搭建出來的,功能不齊,所以資訊也都很混亂,最多只能做到確認、篩選及整理資訊,卻無法有效整合人力、物力)。


難道眾人沒有懷疑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這或許可以由兩個方向去推測:


首先,就跟所有合作破局的原因一樣,團體之間的本位主義作祟,造成了平台無法建構的結果。仔細去查看曾經出現過的平台名單,慈濟、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等台灣救援主力團體,彼此之間竟然沒有明確的合作紀錄,這是因為他們每個組織都很龐大,各自擁有自己的體系,也各有所長,根本不需要合作,就能獨立運作得很好,且雖然都是非營利組織,事實上每個組織在募款之間及籌措資源之間,都是競爭關係。


就連同樣都是佛教團體,你也不會看到慈濟、法鼓山、中台禪寺、佛光山等四大山頭有長期的合作關係,更何況是與其他團體有密切的合作。這些事大家不說穿,但彼此心裡都清楚的很,誰來號召,似乎都很容易踩到對方的線,更別說其他較小的團體能做得到這件事。


其次,結構問題。所謂結構改變行為,上述的平台或所謂的聯盟,大多只是招集各單位負責人,究各單位能夠提供的資源去分工,這唯一的好處在於,各單位在動作之前,已經有了共識,在任務調配上也能相互合作,但這並沒有造成結構上的改變,彼此之間亦沒有融合成一個新的體系,或是引入更多新的工作模式,所以事件結束之後,就又紛紛解散回歸常軌。


因此,若不克服上述兩大問題,民間一次又一次的平台、聯盟,都將難以持續。


整合,整合平台


要解決上面這兩點問題,說難很難,說簡單倒也很簡單。難是難在於,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很難,簡單則是在於做事情其實很簡單。


我們生活周遭就已經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可以依循,而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就是回歸到市場模式,讓供需平衡,提供足夠的誘因和支持的條件,讓事情自然而然的發生。先舉一個一開始就用過的例子,網路人力銀行,是典型的平台,它提供定位明確的服務,就算各個廠商有競爭關係,仍舊能夠在這個平台上各取所需。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銀行、百貨公司、畫廊…..它們沒有冠上平台或聯盟的名稱,卻促成了實際的作用。相反的,那些以建構平台為名的研討會,座談會,XXX會,最後都只是同樣那幾個熟面孔的陳腔濫調,會參與的人也永遠是那些高官學者,能落實多少也是疑問。


因此,現在若還有任何團體想要號召再作平台,就應該避免在意識形態上打轉,直接切入重點。藉由提出特定服務和功能解決或改善特定問題,並且提供足夠的誘因和運作模式使之能夠長久的延續下去,才能讓真正有意願參與的團體各盡其能各取所需,而不只是流於形式上的平台和聯盟。


是不做,不是不能:現況評析


這次水災暴露出資訊流通和整合的問題,以及募款流向和制度的問題。這是台灣公益慈善團體,長年來沒有確切做到的部分,也迫切需要解決的部分。


很多人認為募款寧可多不可少,物資和人力更是寧濫勿缺,這是需要徹底矯正的觀念。浪費的物資,先是不環保製造垃圾不說,還會讓有心趁機圖利,而且也耗費社會的動能。不論是企業或個人,所能夠提供的物資和捐款金額都是有其上限,過多的募款、物資人力反而都是減弱其效力,假如能從甲處節省下資源,就能把資源留待乙處之用,使問題解決的速率變快。


關於物資和人力控管部分,若要搭建系統平台,就算像是慈濟、政府等大型組織有意願從無到有去搭建,絕對不如直接與民間業者合作會事半功倍,真正所應搭建之平台,應該只是集合各種功能的入口平台,而個別功能則可讓協同單位負責維持。


關於志工人力銀行


為什麼非營利組織或是政府機關要獨立作這種事情會做不好呢?以志工調度為例,目前台灣民間已有志工人力銀行志工連線科學志工人才庫,政府亦有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青年志工行動網高雄市志工人力銀行銀髮公教人力銀行等,其中不乏「外貌精美」,資訊量龐大的網站,照理來說應該能多少在這次救災派上用場,但只要點閱進去細看,就會發現這幾個系統的檢索功能,媒合功能都絕對無法和一般大眾較常使用的104、1111等人力銀行相比,實用性也欠佳(筆者已經一一註冊操作過了,歡迎大家也一起試用看看)。


礙於規模、礙於預算、礙於經濟效益,這些專為志工活動所作的人力銀行,因為無收益來源,所以無法用較高的預算來規劃執行,之後也幾乎不可能再改版或是增添新功能,就算當初投入再高的預算去規劃,幾年之後,其界面和技術馬上就大幅落後於市場上常用的系統。


與其花費那麼多時間精力,打造不適用的系統,為什麼不專注在推廣或教育上,而與104或1111等民間人力銀行作系統上的合作呢?是不做,不是不能。


關於物資調配及募集


不論是救災或是平時弱勢扶助團體的物資募集,由於都是民間人士自發性的捐贈,數量和品質都難以監控,這在平時問題不大,但在救災時,就會造成問題。


要由一般民間團體,為了臨時的物資需求而去規劃系統和流程,以他們的預算和專業度都是難以做到,但這件事又非做不可。因此,與民間現有系統結合是目前最常見的做法。在這次水災中,各大通路商如全家、統一、家樂福等,都利用自己貨物訂購及物流配送系統協助災區物資運送,民生業者,如長榮、旺旺、味全等也紛紛提供自家產品,除此網路業者,如pchome及yahoo都有公益專區提供物資訂購及配送的流程。由於未經規畫,這些功能都還非常陽春,像是yahoo的平台雖然有提供物資所欠缺的數量,及聯絡方式,確無法回報,物資募集的情況即達成率;pchome的介面,有清楚的訂購流程,卻無累計數量的顯示及無法讓有意捐贈者,了解目前較欠缺的物品為何。


要解決捐贈者,廠商以及需求者的協調及設計系統架構的問題,真的那麼難以做到嗎?是不做,不是不能。


關於募款


儘管民國九十四年十月起,台灣三十幾個公益團體,自發性組成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並訂定自律公約自律規範,而九十五年政府也終於頒布公益勸募條例,但這並沒有讓所有募款機管的財務和流向透明化。


以自律聯盟的財務報表之公布來說,因為沒有強制性質,大多機構只提供初略預算表,而無個別細項和專案說明,無法了解其資金實際運用情況,更別提宗教團體的募款幾乎都是不透明的。


再以此次經驗來說,風災募款必須是政府機關或公益團體,且要向內政部登記許可,但這次水災發生時,仍有許多非立案單位發起募款活動,就算是有登記的機構,在募款時最多只能做到專款專用,無法在短期間內公布募款計畫,光是紅十會此次募款金額已是921時的三倍之多,達到25億。然而在籌募如此大筆款項時,捐款人在事先根本無法得知實際運用的內容。


九二一當年募款金額高達140億,七年後結餘款仍有45億,在仍有許多當年的災民仍舊流離失所的狀況下,結餘款已全部移交至一個幾乎都是由行政院各部會指派當董事的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也就是說所有善款捐助彷彿又回到政府身上。


這是我們要的結果嗎?我們的捐款有多少比例是真正用在需要救助的人的身上?又有多少被用來建置無用的系統,印文宣品來宣傳「功績」,甚至被用來來彌補施政的漏洞和錯誤,政府官商勾結發包蓋出來的豆腐渣工程倒了,或是變更保育地及不顧環評的開發案造成了災害,讓最後的重建工程,又是由捐款人來買單?


而且由募款機構發放款項就沒問題了嗎?有些受災戶只剩下孤兒寡母,有些確是仍有家產,一視同仁的發放固定的金額是真的公平嗎?另外由非營利組織自由心證去運用資金,真的合情合理嗎?


消費者其實是用捐款購買該單位所提供的公益服務,一般消費產品都有要求明確的產品內容及產地,但公益產品原本就該以更高道德標準看待,特別是財務和流程的透明化,卻在台灣許多的公益體系中被忽略。


由於找不到最新數字,從過往資料顯示,台灣公益捐款一年達427億,僅有一成五的捐款者表示清楚捐款運用,但據聯勸調查,有高達76%的捐款人,對於瞭解善款運用是有所期待的。其中39.2%捐款人希望受贈組織讓他們知道善款使用用途;27.2%希望受贈組織提供捐款收據;而有25%的捐款人希望受贈組織妥善使用善款;要求募款單位公布募款所得則有 11.4%。而大多數美國民眾(79%)認為會考量該機構善款用於慈善服務的支出比例,最好是至少八成以上的支出比例,63%美國民眾希望捐款能夠立刻被運用在現在所進行專案上,而不是被存起來作為其他用途。所以募款機關財務及業務透明化,其實有助於該單位募款。


在這裡筆者想要提供三個例子給大家思考,在國外有Kiva這類的微型貸款平台,讓民眾可以貸款給弱勢的個案,平台本身則扮演追蹤及媒介的角色。在台灣有智邦公益館,提供刊登個案內容,並募集一定款項金額之平台,104與聯合勸募所推出公益2.0亦有類似的功能和機制。


上述這三個平台,都確實做到:清楚說明專案目的,募款狀態,及資金流向,然而除了KIVA之外,台灣的兩個平台並不是常態性的平台,且若個案數增加,或要應付更多的不同狀況,則其搜尋和分類功能就會出現問題。這些是無法改善的嗎?如果網路購物平台,能夠容納眾多廠商上百萬件不同商品,為何一個募款平台,無法同時讓所有非營利組織的上萬個募款專案同時進行,而
需讓各個組織耗費人力物力尋覓募款管道?是不做,不是不能。



企業社會責任之思考



這次水災,網友開始自發性的監督民間企業及名人捐款情形,並且列表公布,有人開始批評捐款以及任何救災行動,應該是出於自願,金額多寡或是有沒有做都是個人意願,不應該加以批評或是以監督之名行要脅之實。



不論怎麼去看待,名人及企業主的一舉一動必定仍就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網友自發性的監督的情況也將變成慣例,媒體也會加入監督的行列,不同的是訊息的傳遞將會變得越來越快,觀察也會變得更細微,就算某些名人或企業再如何譴責或抗拒,這些都無法避免。



這對於推廣社會企業責任來說,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是正面的助力,有人或許會擔憂企業捐款或其他善行將會淪為公關做秀或是因為捐款而產生排擠效應,筆者個人雖然也十分同意這點但是若能夠趁勢教育大眾,讓企業觀察的面向變的更廣且更深,終將會讓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更為普及,也能掀起良性的競爭,至於如何協助推廣正確的觀念及建構客觀的觀察系統,便是有心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單位的重要使命。



現階段台灣企業社會責任觀念不夠普及,往往把企業社會責任當作捐款的善行,實際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其實還很多,企業若能把自己的專業導入非營利組織,如筆者前文所述的,協助社會建立物資、人力募款等管理系統,或是在平時就能夠與社會議題有更多方面的接觸,都會讓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更能在企業中得以落實。因此做或不做,操之在己,許多讓人詬病的社會問題,在今日還會出現是不做,不是不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猴仔 的頭像
    中猴仔

    中猴的部落格

    中猴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