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幸福的願景 紅十字會援建「小林社區永久屋」落成典禮暨 「日光小林社區永久屋」動土典禮


發佈日期 : 2011年01月15日

紅十字會於今日舉行小林社區永久屋落成典禮暨日光小林社區動土典禮。在馬英九總統、吳敦義院長、陳菊市長與紅十字會總會陳長文會長的祝福下,由陳長文會長與陳菊市長致贈小林社區入住鑰匙給村民代表,並由小林村民回贈背心。紅十字會希望透過永久屋的重建,提供八八水災受災的小林村民一個安全而舒適的家。

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榮顯特別於致辭時表達小林村民的感謝之意。他說,獻肚山是他最恨也最愛的山,雖然發生過八八水災,但小林村民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會帶著感恩的心繼續走下去,要與獻肚山共存共榮。

馬英九總統蒞臨會場時表示,八八水災期間,有 400多位小林村民走入歷史,對家屬而言是椎心之痛,對政府而言更是一個教訓,但也因此發展出「防災優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及「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觀念。

馬總統指出,這次在八八水災的重建工作上,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通力合作,由政府制定法律、編列預算、排除障礙,同時透過民間團體運用善款、興建永久屋,這樣的模式被證明是相當有效的。小林村在台灣天然災害史上,帶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是在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下,有很多情況不是人類可以完全預測或掌握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與自然共存 的智慧,做好國土計畫與災害防救工作。

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於致辭時表示,去年八八水災期間,他曾經在距離小林社區 1公里的地方去憑弔與追思,在路上看到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永久的小林村」,當時就跟紅十字會的同仁說,紅十字會不但要恢復小林村的容貌,更要讓小林村的新社區能發揮平埔文化的特色。

今天,紅十字會在這裡要給一村、二村的村民無比的祝福。永久屋只是一個開始,紅十字會與八八聯盟的夥伴以及許多非營利組織將持續進行軟體上的合作,陪伴小林村與其他受災縣市的受災村民走出傷痛,迎向未來。

另外,陳會長也希望藉此機會感謝七、八十萬的捐款人透過紅十字會的平台不斷支持重建工作。紅十字會很努力地在執行每一筆善心捐款的托付,也將持續陪伴受災民眾走下去。小林村社區永久屋的興建是在八八聯盟與無數非營利組織的支持下,透過許多努力與不斷傾聽,建築師在充分與小林村民溝通下所完成的規劃。

陳會長說,提到獻肚山,紅十字會另有「生計計畫」與「國土復育計畫」,由林務局劃定 200公頃的土地供紅十字會與社會各界認養,如同馬總統在日安小林社區致辭時所說的,我們要化教訓為願景,希望小林村民能加入國土復育計畫,不但照顧到生計,更為守護自己的家園盡一份心力。

目前已完工落成之五里埔「小林社區」共 90戶,占地 5.8公傾,紅十字會興建之永久屋戶戶有前庭、後院,讓風和光可以自由的在空間中流動,創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房屋均為 28坪型,以三房兩廳雙衛的方式來規劃,整體設計在多次與村民討論後可知,多數村民仍然保有耕作行為,因此有農具儲存收納空間的需求,故在不佔用室內面積的原則下,利用一樓空間創造一處半室內之停車空間,讓有需求的住戶可以靈活運用。

入住當日,紅十字會提供了價值 15,000元的家樂福禮券,以及 41,000元的全國電子禮券,除祝賀遷入新居外,亦提供村民自行採購其生活所需。在整個永久屋的重建過程中,紅十字會感謝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捐款援建活動中心 , 八八聯盟夥伴 、 億光電子 、 冠軍建材 、 南亞塑膠 、 台灣櫻花 、 陳信樟建築師 、 李甫峰建築師、簡文敏教授 、 林清財教授 、 簡炯仁教授 、 黃智慧董事等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協助,共同實現重建小林社區永久屋的承諾。  


本文摘要:經歷漫長的等待,部份(89戶)小林村民終於盼到了離故鄉最近的「新家」。五里埔永久屋基地位於獻肚山腳下,距離甲仙市區約20分鐘的山路車程,距離已故小林村民安眠的所在並不遠。( 圖/ 何欣潔,西拉雅路,是平埔族人最驕傲的名字 )


獻肚山環抱,五里埔勇敢重建   文/何欣潔 on 一月 16, 2011


2011年1月15日,以往寂靜的台21線右線山路,突然出現綿延不斷的車潮,一路從杉林市區壅塞到甲仙五里埔山區,眾多趕著上山參加小林村五里埔永久屋落成的機關首長、媒體、居民、NGO與關心小林村重建的朋友,將狹窄的省道塞得水洩不通。


經歷漫長的等待,部份(89戶)小林村民終於盼到了離故鄉最近的「新家」。五里埔永久屋基地位於獻肚山腳下,距離甲仙市區約20分鐘的山路車程,距離已故小林村民安眠的所在並不遠。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劉榮顯感慨地表示:「獻肚山,是我最恨的地方,但也是我最愛的地方。我們從此以後,就要在這裡重建我們的家園。」


IMG_0590
小林居民於當日正式領取鑰匙,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見到辛苦援建的永久屋落成十分開心,中為高雄市長陳菊


回到故鄉的永久屋居民


面對一樣的傷口,有人選擇不再回顧,定居杉林;有人選擇回到故鄉,繼續陪伴獻肚山下的家人。進住五里埔的居民劉麗玉表示:「怎麼說呢,還是習慣自己的故鄉,還是想要回到故鄉。而且山下太熱,我們比較習慣這裡的氣候。」


在諸多陸續落成的永久屋基地中,五里埔基地十分特殊,既是「原鄉全毀」的部落,又幸運能在遺址附近找到安全高地重建,因此雖是遷進新建永久屋,仍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已經回到故鄉。


對故土的認同,展現在戶籍遷徙的選擇上。當大愛村與禮納里部落居民仍為「是不是遷村」、「要不要遷戶籍」等議題持續煩惱之時,五里埔基地的居民多直接攜帶證件與印章,在昨日即辦完過戶手續。截至昨日典禮結束為止,已有90%以上的居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並雀躍地走告「身分證上要換新地址了!」


IMG_0577
西拉雅路,是平埔族人最驕傲的名字


IMG_0581 IMG_0614
導致莫拉克災情的獻肚山下,五里埔新家園勇敢重建。所有新居屋頂都有太陽能板,能供應居民熱水


先辦過戶,1月23日吉時入厝


但換上新地址,並不代表可以直接入住。相較於禮納里部落居民於落成的前一週即得到新居鑰匙、將家屋安頓完畢再盛裝出門參加落成典禮,五里埔居民在昨日才領到新居鑰匙,預定於1月23日入厝。劉麗玉表示,今年農曆年前,可能還是必須住在山下組合屋,無法在新家安頓。「家具都還沒買,怎麼可能那麼快進去,而且23才是入厝的好日子。」換言之,1月15日的盛大典禮對於感謝各界援助、邀請首長見證的意味濃厚,居民僅辦理過戶與領取鑰匙而已。


唯一一棟已經整理完畢、擺放家具且可以入住的,是小林村民潘建誌的家,在災前,他擔任16鄰的鄰長,屬於風災中遭到掩埋的鄰里。他的房子位於村落入口處,是典禮中「貴賓參觀」的永久屋,被居民戲稱為樣品屋。坐在自己的家裡,他心情在歡喜中帶著複雜:「長輩跟太太都在風災裡面過世了,剩下我和小孩子。從此以後,我還是要跟這塊土地共存亡。」


IMG_0601
小林村民潘建誌的家,在大家齊心整理之下,成為貴賓參觀的新屋


這棟特地招待貴賓參觀的新屋,是小林村民自行成立的「志願救災隊」連夜整理起來的,目的就是希望各界朋友能看到一個體面的新家。長期參加紅十字會受訓、穿著隊上制服的潘俐君得意地表示:「這間就是我們整理的,昨天晚上我就睡這裡。」


IMG_0609
辛苦整理家屋、協助典禮的小林村志願救難隊員


熟悉土地,可否有新生產業?


擺在潘建誌客廳桌上招待來客的,是平埔族傳統米食,與地瓜混合捏製;另有一盤特殊的黑糖,正是鼎鼎有名的「五里埔手工黑糖」。潘俐君介紹:「這就是那邊那間,素琴姐的手工黑糖,很純的甘蔗做的,味道很不一樣吧。」


IMG_0613
小林村民潘建誌,與招待來客的五里埔手工黑糖,蔗香濃郁,一般黑糖相形失色


五里埔的手工黑糖,是山村的重要伴手禮之一,被視為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觀光產業,也讓人在歡喜慶祝之餘,想起五里埔永久屋基地的就業問題。劉麗玉表示,自己應該還是以種田、種菜為生。「我比較喜歡自己做一些東西,做農,跟以前一樣送到甲仙給菜販收。不過其實我也還沒決定,到底要以什麼維生。」


搬進新家安居的小林村民,為了回到故鄉而安心,對於未來產業的想像,大約也還是以重操舊業務農為主。尚未動工的「平埔文化園區」與風災紀念館是否能為居民帶來農業以外的收入?五里埔的產品是否能以「兄弟」小林二村為平台順利銷售?有賴居民自己以及關心小林的各界團體繼續努力。


杉林大愛村、小林一村永久屋規格如下:




















































 杉林大愛村五里埔(小林一村)
入住日期99 / 2 / 11100 / 1/ 23
總戶數752戶89戶
坪數選擇14 / 28 / 34坪28坪,兩戶一棟
家屋形式統一形式,灰色洗石子外牆,輕隔間,類似精舍頂樓空間可以使用,兩層樓,鋼筋水泥,一般家屋
命名模式由慈濟命名,標示「大愛」系列直接以地名五里埔命名
宗教信仰中心與居民人數比例現有752戶住戶共享:一、教堂兩座二、佛堂一間(原活動中心)以平埔族公廨為信仰中心。
公共空間活動中心(即上欄之佛堂)、耆老中心、手工藝教室社區公園、文化園區(文物館、省親會館)、多功能活動中心
援建NGO慈濟基金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部落間緩衝空間無,甚至有混居現象單一部落重建
社區是否有援建單位圖騰
戶籍遷入居民多半不願將戶籍遷到杉林月眉,仍然留在原鄉小林原鄉全毀,但因五里埔接近原址,90%以上居民已經將戶籍遷入當地。


資料整理:何欣潔Facebook


本文摘要:莫拉克災後第526天,小林一村的居民終於趕在農曆年前,搬進期盼已久的五里埔新居。巧合的是,位於杉林組合屋旁的小林二村基地也於同一天舉行開工典禮,兩個小林的新生日,恰巧在同一天開始。( 圖/ 何欣潔,小林一村居民的五里埔新居 )


兄弟爬山的第一步:小林一村歡喜落成,二村動土開工  文/何欣潔 on 一月 15, 20112011年1月15日


2011年1月15日,莫拉克災後第526天,小林一村的居民終於趕在農曆年前,搬進期盼已久的五里埔新居。巧合的是,位於杉林組合屋旁的小林二村基地也於同一天舉行開工典禮,兩個小林的新生日,恰巧在同一天開始。


五里埔
小林一村的五里埔新居


從這天之後,過去的小林村人正式在地理上分居於三個區域:高雄市甲仙區的五里埔、杉林區的小林二村和大愛村中的小林區。帶領族人爭取小林二村成功的蔡松諭表示,外界容或有「小林村分裂」的疑惑,他卻認為這是小林重建路上必經的過程:「我希望大家以健康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情,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陣痛期,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你看兄弟分家,一開始必然有一些不愉快,但這只要是一個良性的過程,所有的衝突終究會過去。」


蔡松諭表示,小林村人要站起來很不容易經過,希望大家給他們多一些鼓勵,不要有過多的擔心:「我們經歷八八水災巨變之後,失去了大多數的家人,卻又要力抗不合理的永久屋政策,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選擇入住「小林小愛」,也就是大愛村中小林區的岳中峯表示,每一個災民要住哪裡,是自己的自由,外界不必有太多評價。「像慈濟的師姐,常來跟我勸說山上很危險,我也認為山上離原來的致災區太近。」


組合屋
選擇小林二村的小林人目前尚住在組合屋中,等待小林二村落成


對這樣的說法蔡松諭也表示認同,他認為住在五里埔的人要自行承擔颱風期間下山避難的風險,而住在小林二村的人也會永遠思念著故鄉,並不是搬下山之後就跟原鄉毫無關係。「外人說了那麼多,也不能代替居民自己這些生活的風險,一切都要自己負責、自己承擔。」


準備回到五里埔的居民,則是歡欣鼓舞地迎接新家的到來。小林社區發展協會便在官方網站上寫道:「大難之後,美麗的小林已成回憶,但我們仍在獻肚山見證之下,開始我們的新生活。」眾人也迫不及待地進新家前後巡視,並已決定將主要幹道命名為「西拉雅路」。


無論選擇居住到哪一個區域的小林村人,1月15日的一村落成典禮與二村動土典禮對其都是重要的事件,象徵眾所矚目的小林災區終於跨過了重建的第一階段,漸漸走向各自的永久屋新生活。回到五里埔的小林村人與甲仙當地居民如何重新合作?居處平地的小林二村如何以「日光小林」之名重新出發?與小林二村為鄰的「小林小愛」是否可以在大愛村與小林二村之間找到出路?值得外界持續關注。



小林松諭 說道:




感謝各位好朋友所給予的祝福,也再次感謝莫拉克新聞網的長期關注,讓災民朋友的心能有機會緊緊的靠在一起,才能在一年半後的今天,陸續歡笑收割,重建還要繼續努力,付出,仍不會停止,我們,再一起加油!



酷爸 說道:




參加了一村的落成與二村的動土
心裡有非常多的感觸~
陪同松諭與小林村的朋友一年多的奮鬥
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小林人了!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一村二村或大愛村小林社區的族人都能為西拉雅的文化傳承努力
相信所有關心的朋友都會全力支持的!



紅會貞吟 說道:




我也這麼覺得~
每每回到小林,
看到小林的朋友們,摟著貼著小林的伯伯、阿嬤
自己,都像小林人了~


這一天,真的是小林的大日子
這樣的進度,是集合眾人之心,萬人之愛
累積而成的愛的新故鄉


未來一定會像組合屋房前種植的向日葵一樣
又高又壯,迎向太陽充滿希望!


加油~小林!!


BY THE WAY,當天我好多照片唷~超害羞的…


故土覆新土,杉林鄉「日光小林」開工


本文摘要:被居民稱為「小林二村」的小林村杉林永久屋基地,於2011年1月15日開鏟動土。代表小林村民持金鏟動土的耆老徐吉綠在典禮上故鄉的泥土灑在新基地的位置上,他表示:「思念故鄉是一定的,但不管怎麼樣,新家需要大家的努力。」( 圖/ 何欣潔,居民為新生村落取名「日光小林」,並取向日葵為意象,予人陽光開朗的第一印象 )


故土覆新土,杉林鄉「日光小林」開工  文/何欣潔 on 一月 16, 2011


被居民稱為「小林二村」的小林村杉林永久屋基地,於2011年1月15日開鏟動土。居民為這個新生村落取的名稱是「日光小林」,並取向日葵為意象,予人陽光開朗的第一印象。


此地位於杉林大愛村附近,村落後方即與永齡農場接壤,花上十五分鐘的車程通過月光山隧道,即可到達美濃、旗山市區,交通堪稱便利。被稱做小林二村,乃為有別於位於小林村原鄉遺址附近的五里埔「小林一村」,是第二處專屬於小林村民的安置基地。


IMG_0516
日光小林的村落配置,與舊有小林村的配置相同
IMG_0527
二村居民在組合屋旁養雞、種田,已經習慣了山下的生活,一切就等新居落成


一波三折,終於歡喜動土


自主重建小林二村,一直是許多小林村民共同的盼望。但在莫拉克風災未滿一周年之前,由於行政院重建會與高雄縣政府一度希望由慈濟來興建小林二村,或至少「與大愛村維持相同外觀,才符合國際示範村的要求」,但遭小林村民反對,導致二村重建進度一度陷入僵局,直至2010年五月,小林倖存者劉朝義自殺,中央與地方政府開始加快永久屋資格審核與用地協調的腳步,相關過程請參考:歷經漫長協商,小林自主重建宣告破局!


2010年莫拉克風災周年的小林村「八八點燈追思」活動中,總統馬英九終於親口承諾將與地方共同推動小林村自主重建,並由紅十字會作為負責興建的NGO。在昨日(1/15)的動土典禮上,小林重建會會長蔡松諭也不忘再次激動地感謝馬英九總統:「謝謝馬總統!讓我們在去年的周年晚會上,能夠安心聽到二村重建的消息!」


IMG_0547
小林重建會會長蔡松諭向馬英九、吳敦義與陳菊解說預定建造的新屋模型


長長的等待雖然令人記憶猶新,不過終究已成過去。馬英九原本欲承諾在「今年農曆年前」替小林二村蓋好新家,小林村民卻堅持「要永久居住的地方,寧願慢,不能趕」,因而預定於2011年四月完工。


遠離傷心地,山下再出發


以基礎資料來說,「日光小林」位於平地,基地面積與可規劃面積同為5.83公頃,共有120間家屋,目前已安置118戶居民。預計興建116間28坪房、2間34坪房,迄至動土為止,台糖與高雄市政府之間的土地撥用程序尚未辦理完畢,雜建照亦未核發,將於日後持續推動。


選擇居住小林二村的居民洪玉惠表示,自己一開始就希望遠離五里埔傷心地,在其它地方重新出發。「就算永遠住組合屋也好,我絕不再回五里埔住。事實上,八八水災後,我只回去過五次。」洪玉惠比出「五」的手勢,堅定表示:「我婆婆、我大兒子都在裡面沒有了,回去一想到這個就傷心。」


IMG_0619
走過風雨,居民如向日葵般渴望日光照小林


除了觸景傷情,洪玉惠選擇定居日光小林村,也有相當實際的原因:「八八風災以前,五里埔也是一下雨路就會斷掉,這樣好幾年了。我大兒子沒有了,但老二還要上學,他現在在旁邊的杉林國中,這樣很方便。我跟我老公要上班,這邊也離市區比較近。」車程與日光小林村僅有五分鐘的杉林國中,孩子步行即可上學,是許多年輕父母選擇定居的重要考量。


代表小林村民持金鏟動土的耆老徐吉綠則表示:「終於動土了,我非常非常歡喜。」徐吉綠在典禮上代表小林村民將故鄉的泥土灑在新基地的位置上,心中感慨萬千,他表示:「思念故鄉是一定的,但不管怎麼樣,新家需要大家的努力。」


IMG_0565
小林村耆老徐吉綠代表居民將小林故土灑在日光小林的基地上


故土覆上新土,如何長出全新的小林村?蔡松諭補充:「五里埔的小林村是我們永遠的故鄉,但就像台灣人在歷史上都不斷遷徙一樣,今天我們有一部分人也是決定遷徙到這裡來了。以後應該以文化與產業兩方面來促成兩個村落的連結,例如每年的夜祭,二村的人還是回到五里埔參加籌辦,那像端午節,山上的人也可以下來包粽子呀!這只是設想,但我的意思是說,連結兩地有很多方法,外界不必太過擔心。」


不論未來之路如何,「日光小林」的重建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這個在兩年前緊緊揪住全台人心的村落,正與許多新生的永久屋基地一樣,開始正式面對「與原鄉關係為何?」和「產業、生活如何重建?」的考驗。


IMG_0531
與日光小林接壤的永齡農場,可以解決居民就業問題嗎?



小林一村完成 災民入住過新年


民視 更新日期:2011/01/16 07:01

兩年前的八八風災,讓高雄甲仙區的小林村,一夕之間遭到掩埋,數百村民遭到活埋,今天小林一村重建完成,九十戶災民可以在農曆年前搬進新家,離「災」不離家,雖然傷痛難以完全抹去,但災民至少能在故鄉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八八風災奪走了潘建誌的太太和媽媽,讓他痛不欲生,現在小林一村完工,他幸運抽到西拉雅路一號的門牌,他認為是死去親人的保佑。

兩層樓的透天厝一廳兩衛,可謂窗明几淨,過年要娶媳婦再添一喜,親友們都來參觀分享喜悅,總統馬英九和吳院長還特別走進來參觀,直誇房子蓋得好。

五里埔的小林一村有九十戶,距離事發地點一公里,可以遠眺獻肚山,讓災民憑弔親人。稍早,總統一行人也來到杉林區的永久屋,這裡有一百二十戶動工,六月三十日就可以搬進來。

要謝的不只是中央政府,市長陳菊還誇讚前縣長楊秋興的努力紅十字會結合民間的力量,和政府一起打拚,小林村跨出重生第一步。(民視新聞黃美慧、謝耀德、呂鎌顯高雄市報導)


安置小林村民 五里埔永久屋啟用


公視 更新日期:2011/01/15 22:15


安置莫拉克風災小林村民的永久屋高雄甲仙五里埔永久屋,今天上午舉行入厝儀式,90戶的小林村民在等了500多天後,終於盼到新家,大家都很開心。而特地南下的總統馬英九表示,其實他心裡是百感交集,因為有好幾百位小林村民走入歷史,對家屬而言是椎心之痛,對政府而言更是一個教訓。

簽訂三方贈與契約書,把象徵性的鑰匙交給住民代表,全區90戶的五里埔永久屋,15號舉行入厝儀式,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吳敦義,特地南下,總統說看到永久屋入厝,他心裡其實是百感交集。

開心住進新家,小林村民潘建誌嘴裡直說環境不錯,終於能夠有個遮風避雨的家,心中卻是感觸良多儘管這裡生活較不方便,但是不想離家鄉太遠,是住在五里埔永久屋大部分的住戶的心聲。不過也有住戶私下表示,永久屋申請以戶為單位,有人一家11口就擠在28坪的空間,實在不方便。而且,現階段也只滿足了小林村民住的需求。

接下來,除了先前已經入住大愛村的56戶,還有一百多戶的小林村民要住進,位在杉林區的小林二村,永久屋工程同樣在紅十字會協助下,預計在今年6月30號完工。


五里埔永久屋完工 小林村民歡喜入厝


央廣 更新日期:2011/01/15 18:45 江昭倫


主要安置莫拉克風災小林村災民的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永久屋園區,去年底完工,今天(15日)舉行入厝典禮;在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吳敦義的祝福下,小林村民終於在等待524天之後,盼到了新家!

前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造成400多位小林村人遭活埋,倖存的居民也頓時失去家園。在政府和民間單位合作下,並與居民反覆溝通,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認養興建的五里埔小林社區永久屋終於在15日正式完工啟用。

主持啟用典禮的馬英九總統表示,數百位小林村民走入歷史,對家屬而言是椎心之痛,對政府而言更是一個教訓,但也因此發展出「防災優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及「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觀念;面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台灣能做的就是學會與自然共存的智慧,並做好國土計畫與災害防救工作。

五里埔永久屋距小林遺址約2公里,占地5.8公頃,共90戶,2層樓的雙併建築,每戶都有前庭後院,3房2廳還附車位,目前申請入住以年長者居多;園區內也保留空地設置平埔族公廨、文物館,保存和維持當地平埔文化傳統。

另外,以安置年輕小林村民為主的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120戶永久屋,也在同一天舉行動土典禮,總統馬英九也特別鼓勵災民未來遷入新居後,能夠致力於產業重建、社區重建,化傷痛為力量、化教訓為願景。



524天! 小林人盼到新家


聯合 更新日期:2011/01/15 09:05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盼了五百廿四天,八八風災躲過劫難散居各地的「小林人」,終於盼到了新家!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認養興建的五里埔永久屋,今天將由總統馬英九主持啟用。

終將圓夢,倖存的小林人內心激動。家族中唯一存活的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監事翁瑞琪,望著全新的屋宅說:「這裡,離親人更近了」。

前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肆虐,小林村獻肚山清晨五點多瞬間崩解,四百多名小林人遭活埋,屍骨無蹤。

五里埔永久屋距小林遺址約兩公里,占地五點八公頃,共九十戶,二樓半的雙併建築,家戶有前庭後院,三房兩廳還附車位,社區日後還有法鼓山捐建的文物館,可永續傳承小林人念茲在茲的平埔族文化。

「這是我家」、「盼了好久了」,三天兩頭就到「工地」巡巡的翁瑞琪,原住小林村十四鄰,風災那天清早,冒著風雨巡視工寮後,怕打擾家人清夢,轉念找鄰居羅順琦聊聊,兩人見面不到兩分鐘,轟然巨響聲中,眼睜睜看著獻肚山瞬間滑落。

「我爸媽、弟弟、妻小及出生還未滿月的孫子,全埋在土堆裡。」翁瑞琪說,儘管過了一年多,他仍不時暗泣,每兩周回遺址,把思念說給親人聽。

目前暫住組合屋的劉秋田,小兒子今天訂婚,五里埔永久屋新居落成,可以說是喜上加喜。回首一年多來「流落」外地,劉秋田說,「還是回五里埔,比較有故鄉味。」

全台僅剩百餘人的小林邦姓家族,有一半親人罹難,即將進住永久屋,倖存的邦龍景卻高興不起來,「親人遺骸都還找不到,我們卻要先住新屋…」覺得愧對地下親人。

這兩天,邦龍景背了六十公斤的太陽花與大波斯菊花種子,到小林遺址撒向大地,他說,清明節時,花應該差不多都開了,希望深埋黃土的親人們,看得到他深深思念。

「回五里埔,也是一種責任。」邦龍景說,他們不僅要繼續生養下一代,還要努力推動社區營造,讓小林文化在五里埔代代傳承。


五里埔永久屋 遙望獻肚山家人長眠地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1/16 04:11

〔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朱有鈴/高雄報導〕事隔一年半,高雄甲仙區小林村五里埔永久屋昨天落成,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榮顯代表村民說出心中的願望,他說︰「小林人要在最恨又最愛的獻肚山下,重建家園!」

小林村在一年半前的八八風災,遭獻肚山崩塌土石掩埋,全村四百多名村民走避不及遭活埋,寫下台灣重大天然災難事件死傷最慘重的紀錄,在倖存村民和家屬積極爭取下,災後的小林村二百六十六戶分為三地進行重建。

小林二村永久屋動土

其中,慈濟杉林大愛園區五十六戶去年春節前即已進住;五里埔永久屋在去年三月十六日動土興建,總計九十戶昨天舉行落成典禮;另位於杉林臨時組合屋旁的日光小林社區永久屋(小林二村),也選在昨天舉行動土儀式,預計六月底完工進住。

總統馬英九語重心長指出,八八風災對政府是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重建過程政府也在學習、進步。吳揆則標榜小林村是依村民自由選擇、民主方式重建,最具歷史印記意義。高雄市長陳菊則表示,小林先人與獻肚山永遠同在,五里埔永久屋是小林人永遠的家,她希望村民們能告別過去的悲傷,展望美好的未來。

現年五十歲的潘建誌,原是小林村十六鄰鄰長,母親和老伴不幸在八八風災罹難,只剩下他和一對兒女相依為命,昨天他在落成的新居眼眶泛紅地表示,每天站在新家門口,就可望見家人長眠的地方,潘家後代也將在此落地生根,「我們將與這塊土地共存亡!」


五里埔新厝落成 小林村民歡喜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1/16 02:26 張立勳/高雄報導


中國時報【張立勳/高雄報導】

小林村在莫拉克風災遭受重創,五里埔的小林村有九十戶昨天落成,位在杉林區的小林二村一百廿戶也在這天動土,可望在今年六月底前完工;總統馬英九主持動土儀式時,他以「化傷痛為力量」、「化教訓為願景」激勵受災戶。

馬總統昨日與行政院長吳敦義、高雄市長陳菊和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到杉林區小林二村基地主持動土典禮,災民在現場擺設自製的手工皂、醃漬蘿蔔乾攤位,展現自立成果,並回贈總統感謝狀和匾額。

馬總統鼓勵災民未來遷入新居後,要致力產業重建、社區重建,要化傷痛為力量、化教訓為願景。

小林二村占地五點八一公頃,共有一百廿戶永久屋,每戶廿八坪,為兩樓層的三房兩廳建築,另規畫有一棟兩百七十多坪的多功能社區活動中心,預定今年六月底前完工。

接著,馬總統也到五里埔主持小林村落成,小林村民等待一年多,盼到了新家,馬總統表示,數百位小林村民喪命,對家屬而言是椎心之痛,對政府更是一個教訓,面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台灣能做的就是學會與自然共存的智慧,做好國土計畫與災害防救。

村民潘建誌說,搬進五里埔的新厝,兒子下個月也將娶媳婦,喜氣連連;前年莫拉克風災時,待在家裡的母親和太太不幸往生,他只好依賴胞兄借住,現在終於有新家了,也回到故鄉。


總統:八八水災重建比九二一快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1/15 20:43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15日電)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90戶永久屋今天落成。總統馬英九表示,2年內完成永久屋興建,安置八八水災受災戶,這比九二一地震重建的速度快。

馬總統指出,氣候急遽變化,人無法預知,也無法與天鬥,要學習與環境共存,「小林村」的災難是國土計畫、災害防救的最好教訓。

他表示,八八水災受災戶,已有3/4入住永久屋,希望加速重建步伐,2年內完成永久屋興建,如無法入住也會有妥善安置,這比九二一地震重建的速度快。

馬總統感謝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及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等各界投入救災重建工作。

馬總統表示,紅十字總會從沒有興建永久屋經驗,變成永久屋興建達人,並推廣到去年也受震災侵襲的海地,意義非凡。

今天落成典禮時陽光普照,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與高雄市長陳菊代表雙方簽署永久屋捐贈書,再轉贈給住戶,由馬總統見證。住戶代表則贈送平埔族背心給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陳長文及陳菊。

隨後,馬總統等人參觀永久屋,並贈送春聯紅包袋,馬總統以台語直呼很好、適用。

小林里五里埔90戶永久屋由紅十字總會捐建,是2層樓鋼筋水泥建築,每戶28坪,今天落成,並配住給前高雄縣小林村被土石淹沒的9到19鄰住戶。1000115



馬總統發入住禮金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1/15 19:49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永久屋15日落成,總統馬英九(左)發給住戶入住禮金祝賀。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攝 100年1月15日



紅十字總會發入住禮金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永久屋15日落成,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前左)發給每戶入住禮金,並與住戶擁抱慶祝。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攝 100年1月15日



馬總統吳揆參觀永久屋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永久屋15日舉行落成典禮,總統馬英九(右4)與行政院長吳敦義(右3)參觀永久屋內部,並向民眾揮手致意。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攝 100年1月15日



馬總統見證永久屋捐贈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永久屋15日落成,總統馬英九(右3)出席見證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左1)捐贈永久屋。右1為高雄市長陳菊(左4)。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攝 100年1月15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猴仔 的頭像
    中猴仔

    中猴的部落格

    中猴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